几十块钱用大牌、出差旅行方便携带、就算过期也不心疼……在新的消费形势下,化妆品“小样”逐渐成为美妆行业的“网红”,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大量化妆品“小样”在售。
但对化妆品“小样”认识的一些误区或盲区,导致不少经营者“踩了雷”。去年,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就查办了一起违法案件:当事人销售的化妆品“小样”未张贴中文标签,消费者无从辨识产品的属性成分和安全警示等信息,如果错误使用,很可能伤害皮肤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我们不能轻视经营化妆品‘小样’暴露出的问题,单纯的监管执法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。”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药化科科长王芳告诉记者,“只有通过积极引导规范,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防转变,才能让‘小样经济’走得更远。”
为此,4月6日,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推出《徐汇区“化妆品小样”规范经营指引(试行)》,统一了化妆品“小样”管理要求。
其中,《指引》对标签标识进行了详细规定,比如:“小样”的瓶身较小,也同样应当完整地标识化妆品的必要信息;销售“小样”时应按不同规格分别明码标价,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那么,这样的统一管理要求为企业与消费者带来了什么?
作为融合线下仓储与线上体验的创新型化妆品零售企业,上海话梅实业有限公司总部陈列着许多化妆品“小样”。记者在话梅公司总部看到,无论化妆品“小样”的规格大小,都有一张标明生产厂家、有效期等“身份”信息的中文标签。
“这份《指引》势必将引导化妆品‘小样’经营活动步入正轨,为消费者购买更多安全、亲民的美妆产品提供支撑保障,我们也将把《指引》在全市进行复制推广。”上海市美丽健康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欣告诉记者。
记者:周夏(实习生)
编辑:宁平英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