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>正文
环球快播:史林|《高山流水》与《高山》《流水》有啥关系

时间:2023-05-04 16:52:50   来源:北京日报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月满天心

《高山流水》是我国十大名曲之一,这支曲子旋律明快,寓意知音,是传唱不衰的古典大曲。最早的古琴曲记录中,《高山流水》就是一首古雅的曲子,在古琴的传承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。可是后来的古琴曲谱中,这支曲子却没有了,只有《高山》和《流水》两支单独的曲子。 那么《高山流水》与《高山》《流水》是一曲还是两曲?三曲之间有关系吗?

在古琴这个领域里有一个认知:流传得越久的古琴曲,越正统,越高雅。《高山流水》就是一首非常古雅的曲子。


【资料图】

在《列子·汤问》的记载中:春秋时期的古琴家伯牙琴技精妙,可惜他弹的琴很少有人能听懂,于是就很郁闷,经常到山水间去弹琴排解。有一次,伯牙正在信手弹琴,意念中满是眼前巍峨的高山,此时路过一个樵夫,听了他的琴声之后说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”伯牙大惊,于是又将意念转换成流水,再继续弹奏,听琴的樵夫说道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”

樵夫名钟子期,居山野,打柴为生。 后来,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己,他弹琴只给钟子期听,也只有子期能听懂他的琴,伯牙也将这支信手弹奏的曲子整理成为《高山流水》。

只可惜,后来钟子期病故,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,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最后弹了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然后仰天长叹,将琴摔碎,世上没有了子期,没有了知音,他便从此再不弹琴。

关于《高山流水》的曲子记载,到了唐代戛然而止,取而代之的是两支古琴曲《高山》和《流水》。

《高山》和《流水》就是《高山流水》的拆分,这个说法最早的记录来自明代的《神奇秘谱》,这本古琴曲谱是明代皇室古琴家朱权留下的,他的身份高贵,对于搜集古谱来说比较有优势,也比较权威。朱权在介绍曲谱题解的时候写道:“《高山》《流水》二曲,本只一曲。初志在乎高山,言仁者乐山之意。后志在乎流水,言智者乐水之意。至唐分为两曲,不分段数。后来分高山为四段,流水为八段。”

分成两曲后,经一代代琴家们完善和演奏,两支曲子各有鲜明的特点。

《流水》更多保留了知音的寓意,又增加了对生命的诘问与追寻。《流水》更求真,在勾挑起落间,小小琴弦上仿佛出现一眼泉,它徐徐而来,穿过乱石与缓坡,润泽万物与青山,然后汇聚形成庞大的生命体。

《流水》也流传得更广泛,从唐到宋,文人都爱这支曲子,欧阳修就一辈子只弹《流水》。清末有个道人琴家张孔山痴迷这支曲子,他在古曲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段,使《流水》有了九段,在这一段里,他给曲子融入了大量滚、拂、淖、注等指法,在技法的烘托下,《流水》听觉上出现了奔腾跳跃,万壑归一的激扬感。

《高山》分化出来之后,因沉厚沧古的曲调,已经没有了知音的意味,而是主要传达志向,更契合《吕氏春秋》中关于伯牙钟子期拥有高尚道德的思想。

《高山》分化之后,最早只有四段,到明清时逐渐发展成六段、七段或者八段。版本比较多,之间都有微小的差异,导致每位琴家弹奏《高山》的时候,都对谱子有不满意的地方,于是各个派别都习惯自己打谱,结果《高山》的版本越来越多,现存明、清谱集中刊载《高山》一曲的多达四十三种谱本,不像《流水》,到张孔山这里,七十二滚拂《流水》已经定型。后来《春草堂琴谱》中记载的《高山》曲谱因富丽堂皇成为最受喜爱和欢迎的一个版本,《高山》终于不再被改来改去。

作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延续,一代代琴人并没有放弃对《高山》的执念。近代著名琴人徐元白爱惜《高山》这支曲子,于是决定自己打谱前游览名山,寻找灵感。

在徐元白之前,虽然很多琴人打谱《高山》,但几乎都是用慢旋律烘托大山巍峨高迈的特点,徐元白跳出了这个调子,他的《高山》曲调节奏流畅,指法明快利落,耳目一新。

从《高山流水》知音成绝响,到《高山》沉厚宽广,再到《流水》泱泱浩瀚,奔流曲折,世事如白云苍狗,生命终会凋零,但音乐不会。

(原文载于2023年3月23日《北京青年报》,原文标题:《《高山流水》实际上有三支曲子?》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

精心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