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>正文
稻蛙“跳”出共富路 汾口镇52亩“稻蛙共生”项目今年预计增收150万元 新动态

时间:2023-06-28 20:51:03   来源:淳安融媒体中心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记者 余青青 

通讯员 鲍杭琴 郑东伟

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古人诗句赞扬现代农业。连日来,雨水绵绵,汾口镇章姚村“稻蛙共生”项目产业基地里,呈现一派热闹景象。基地工作人员拿着饲料桶,把饲料撒在“食台”上,数百只幼蛙一拥而上,蹦跳起来抢食,好生可爱。而一旁绿油油的水稻,长势喜人,和同样绿色的黑斑蛙绘就了一幅农田盛夏绿景图。

蒋樟林是“稻蛙共生”项目的负责人,同时也是汾口镇章姚村党支部书记。“这里有52亩田,一田双收,既能有大米的收入,又能有成蛙的收入,预计今年增收150万元。”蒋樟林向记者介绍,田间上设“天网”,防鸟来食蛙,下布“内网”,用来防老鼠、蛇等,还有“食台”,专门给黑斑蛙喂食。

那么,设置这么多复杂的网和占用稻田面积的“食台”,这本经济账该如何算呢?蒋樟林说,一方面是保护生态,形成了“稻+蛙”完美生态链,黑斑蛙以虫为食,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,其排泄物作为天然的有机肥,能够提升土壤肥力。同时,田间生长的水稻又能为黑斑蛙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,既提高了农作物和水产品的质量,又大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实现稳粮和增收双赢。

另一方面,则是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,该项目长期聘用技术管理人员3名及临时雇佣人员400个工左右,汪建妹就是其中一位长期聘用的工作人员。她告诉记者,过去她也是以养蛙为生,算是一个“老养蛙人”了,懂一点技术。比如,一天要喂两次食,一次是早上四点多钟,太阳出来之前;一次是下午四点多钟,太阳下山后。气温对黑斑蛙有很大的影响,如果气温在10度以下,它们就会钻到土里。当然,更值得她高兴的是,过去养蛙收入不稳定,会担心收入,如今在这里上班一个月也有三千多元,而且就在家门口就业,感到非常满足。

据了解,“稻蛙共生”产业基地是近几年汾口镇大力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典型。该项目为杭州市扶贫项目,由章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、石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、仙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的“杭州千岛湖西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”投资,注册资本150万元,共流转土地150多亩,一期为52亩,明年将在剩下的土地上继续种植水稻和养殖黑斑蛙。

“稻蛙共生”项目“跳”出了一条鲜活的生态共富路,为村民增收致富。“我们种植的是生态绿色大米,所以价格在10元至20元一斤,虽然比一般大米贵,但目前已经有客户来订购了,销路不是问题。以后,我们会种植更多的水稻和养殖更多的黑斑蛙,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这个项目,让百姓钱包越来越鼓!”蒋樟林说。

下一步,汾口镇将继续打造“田园综合体”,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,持续推广“稻鳖”“稻鸭”“稻蛙”等“稻+N”生态混养模式,让稻渔种养更加多样化。同时,通过规范引导、政策支持、服务扶持等形式,加快构筑以特色种养、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,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,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。

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:义永华 王志仙

标签:

精心推荐